侯晓迪完全离职告别 与跟亲生骨肉分离无异 可谓最惨创业者

2023-03-12 17:11

来源:腾讯网 作者:生

  侯晓迪告别了自己创办的图森未来。

  通过一则个人领英页面的最新动态,他表示已经辞任了图森董事会职务,即便依然心怀自动驾驶梦想,但此时已经到了合适的时候。

  图森未来似乎也有意低调处理影响。

  尚未公告,尚未提交SEC公开文件,尚未说明公司掌舵技术的创始人、前董事会成员离职会带来的影响。

  但图森未来的官网相关页面,已经收到了指令,行动迅速地撤下了之前侯晓迪的资料和介绍。

  作为一手开创了图森无人车的创始人,侯晓迪完全离职告别,与跟亲生骨肉分离无异,可谓最惨创业者。

  作为图森未来一直以来的技术主心骨,从最开始完全不被看好,到不断创造行业纪录,成为全球无人驾驶第一股,再到超越Waymo在内的玩家率先完成全球首个完全无人卡车商用运营壮举,侯晓迪也配得上无人驾驶领域的最强技术天才。

  无论如何,侯晓迪的图森未来故事已经阶段性落幕——是否像乔布斯一样会重返苹果,目前也无法预测。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侯晓迪应该会继续创业、再次出发,而且不愁前路无知己。所有与侯晓迪有过交集的人都留下过相同的感叹:

  他是如此杰出,如此与众不同。

  侯晓迪告别图森未来

  侯晓迪的告别在北京时间3月10日早间发出。

  他说今日一早,已经正式辞去了图森未来董事会的相关职务,并且立即生效。

  图森未来官方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在公司官网的董事会介绍页面,行动迅速地更新了资料,撤掉了侯晓迪相关的所有内容。

  但奇怪的是,对于如此重大的人事变动,图森未来尚未发出公告,也还没有向上市公司监管机构SEC提交公告。

  一切显出刻意之下的低调。

  甚至诸多图森未来的员工,至今不知道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技术主心骨、前董事长、CEO、CTO,已经离开了公司。

  而且这次可能是彻底离开。

  这种彻底,可能还会体现在股权股份方面——但因还没有SEC公告文件,目前尚未可知。

  以及图森未来官方向SEC提交了延缓提交年报和10-K文件申请。侯晓迪在图森未来的更本质变动,应该就会反映在年报和10-K文件信息中。

  图森未来官方对于侯晓迪离开事件的低调处理,应该不在意料之外。

  毕竟熟悉图森未来的人都知道这种变动意味着什么,以及熟悉自动驾驶发展现状的人,也多少能感知到重大性。

  截至目前,图森未来依然是全球无人车第一股,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自动驾驶卡车的领军者。

  但这种领先和核心价值,背后核心是其在技术上的领先,而自动驾驶技术还远没到完全成熟,完全进入商业模式创新或大规模产品集成应用的阶段。

  技术创始人的离开,绝非好事。

  然而侯晓迪在图森未来的结局,从利用超级投票权,重新改组了董事会的那天开始,似乎也已经注定了。

  因为关于图森未来如何发展的分歧,更早之前已经种下。

  这是所有上市公司都面临的挑战。

  上市公司图森未来面前的两条路

  在谷歌公司IPO上市的时候,创始人团队专门向潜在投资者写了一封公开信,表明谷歌会打破常规,一旦面临重大创新或技术机会,就会义无反顾押注投资,不在乎短期股价和财务报表。

  IPO上市,潜规则便是需要维系一份稳定的股价走势表。

  而谷歌之所以可以打破常规且被投资者认同,根本还是在于有其可以躺在搜索广告上赚钱,拥有稳固的现金奶牛。

  但图森未来没有,它的规模化落地需要跟主机厂协同,需要更长的时间。

  于是面临的问题也就非常现实。

  你是利用上市后的融资便利,加大研发,提升规模,巩固已经展现的领先地位——但会增加成本。

  还是寻求稳健甚至相对保守的策略,交出更为稳定的财报和股价走势?

  这是两种选择,着眼点不同,谈不上对与错,在很多时候可以兼顾进行。

  但图森未来遭遇的问题不同。

  更早之前我们就连续谈过,图森未来走在太平洋两岸风云变幻的钢丝绳上,一家公司的命运,自己不能把握。(详情后附传送门)

  而且由于自动驾驶特别是无人驾驶落地遭遇的全球遇冷,资本市场开始收缩,上市的上市公司面临两大路线的抉择,在图森被进一步加剧。

  作为技术出身的侯晓迪,显然是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的那一类管理者,在他成为董事长和CEO后,图森在逆市中加大了技术招聘。

  如果不是因为创始CEO的新造车事件影响,侯晓迪或许持续推进下去。

  但先是被“MBA董事会”以莫须有罪名罢免,后为了重返公司,不得不联合创始CEO陈默启动超级投票权解散并改组了董事会。

  同时回来的,还有之前被侯晓迪请走的职业经理人高管吕程。吕程是图森未来上市前夕加盟的财务和管理背景的高管,后来接任过CEO,也帮助图森未来像上市公司那样更加按部就班地运营,或者说更加看重成本、运营和股价表现的正规发展。

  这种上市公司发展的不同路线,一度也直观外显过,比如图森未来一度的招聘扩张,后又裁员变更。

  侯和吕之间或许不存在私人恩怨,因为侯晓迪是一个几乎是一个直来直往的性格,不平则鸣,不服就干,不会藏着掖着。

  但两种不同发展路线,在图森面对特殊遭遇的时候,只能二选一。

  所以当侯晓迪被莫须有罢免,为了重返公司,而陈默和吕程又是一同出现的时候,或许过程中达成了某种协议或共识。

  这种协议和共识里,多少有一点是可以推测的:侯晓迪需要更多让渡实权,稳定军心为主。

  于是在图森董事会解散并重组后,也有内部员工说,晓迪似乎回来了,但似乎又没回来。

  这种连员工都可以感知的状态,一定是侯晓迪无法忍受的。

  侯晓迪是公认的技术天才,也是公认的工作狂,他是那种“兄弟们跟我冲”的工程师管理者。

  所以侯晓迪的告别和出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唯一的阻碍因素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物质。侯晓迪并非出生在富二代家庭,连续的求学和创业也没有让他完成巨大的财富积累,在图森发展和上市过程中,侯晓迪也没有卖股票套现。于是在图森的一系列变动中,或许是需要现金来担保,也或许是别的因素,外界发现了侯晓迪在变卖美国加州的居住房产。

  另一方面是精神。如侯晓迪之前的公开信中所言,图森未来就像是他的孩子。图森未来是侯晓迪加州理工博士毕业后一手开创的,亲自写代码、亲自搞工程,完成了从0到1,也实现了不可能到可能。

  实际上,图森未来创业之初,在众多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和团队中,并不受看好。

  他们既没有谷歌或百度等无人车相关的团队履历经验,还选择了一个“市场规模有限”的细分赛道,一度既没人相信他们技术能力,也在投融资市场被动不已。

  但侯晓迪很快带队改变了一切。图森用KITTI cityscapes的九个单项世界第一,证明了自己并非泛泛之辈,直接让图森赢得了侯晓迪偶像黄仁勋旗下的英伟达的投资。

  总之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是摆在侯晓迪面前的阻碍,这也是为什么被莫须有罢免时,他选择接受决定后又希望用超级投票权改组的原因——有谁希望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眼睁睁失去卓越的机会?

  然而现在,不知道经历了什么,侯晓迪言简意赅:

  Now is the right time…

  侯晓迪的下一步?

  在简短公告中,侯晓迪也告别,但也表明了未来方向。

  他说:仍然信仰自动驾驶。

  而按照他身怀的天才、技术,以及他的工程师性格,应该会继续创业。

  有一种传闻是他会搬往得克萨斯州——卖掉加州房子有这方面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得州也是全球目前自动驾驶和自动驾驶卡车货运发展最快速的地区,不仅因为经济基础、制造优势,也因为政策条件。

  更早之前,马斯克治下的特斯拉也把全球总部搬家到了得州奥斯汀。

  所以侯晓迪有可能会在得州开启全新的创业人生,且可以确定他毫无疑问的被看好。

  不要忘了,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又带来了杰出的NEXT和皮克斯。

  事,总因人而成

  提到瑞幸咖啡,大家可能立刻联想到了“厚乳拿铁”“生椰拿铁”“生酪拿铁”等爆品。因为符合中国人偏好的奶咖口味以及亲民的价格,瑞幸咖啡正在成为更多白领以及年轻人的选择。

  瑞幸爆品模式的跑通,不仅吸引了众多咖啡行业玩家的效仿,现在连饮料赛道也忍不住想来分一杯羹。蜜雪冰城新品“咖啡椰椰”的标语“生椰拿铁,我也有椰”仿佛在对瑞幸的生椰拿铁直接叫板,临近的门店位置也被网友们调侃火药味十足。

  仅7元的售价还不到瑞幸的一半,一杯现磨咖啡可以把价格压到10元甚至接近5元,这不禁让人产生疑虑,瑞幸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被复制?换句话说,资本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是否可以再造一个“瑞幸”?

  产品研发难度大,但壁垒没有想象中高

  首先,瑞幸之所以能接二连三地推出爆品,简单来说就是研发能力强加上新速度快。瑞幸在22年共上新140款新品,一个季度的上新量几乎相当于星巴克的一年的量了。其中四季度上新的年度爆款“生酪拿铁”上线单周销量就达到659万杯,这也让四季度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较大(最高峰单日关店1500家),但仍保持着超过50%,与旺季相当的营收增速。

  事实上瑞幸的爆品早已是市场上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见智研究认为尽管瑞幸的研发能力强,但壁垒并没有想象中高,毕竟原料供应商以及供应链几乎都是透明的,一般一款产品在几周内就可以被复制完成,如咖啡版的蜜雪冰城“幸运咖”与菲诺联名的“椰椰拿铁”,菲诺同时也是瑞幸“生椰拿铁”的厚椰乳供应商。

  经常打着瑞幸前老板名号“碰瓷营销”的库迪咖啡成立还不到半年,打开库迪的菜单,热门商品的重合度高与瑞幸极高,8.8元的促销价还不到瑞幸的一半。

  为了提高咖啡的品质,打造差异化,连锁品牌们又纷纷“卷”向了上游咖啡豆的品类,向精品咖啡的路线靠近。如瑞幸定位“精品与专业”的小黑杯,已推出了一系列SOE耶加雪菲、云南红蜜、花魁、天堂庄园、云南普洱、瑰夏知名精品豆种。头顶着瑞幸前创始人噱头、与瑞幸定位相似的库迪也理所当然地被拿来与瑞幸的口味对比,不过被给予了厚望的IIAC金奖天狼星咖啡豆似乎并没有达到库迪的期望,目前大部分对库迪的测评是深烘豆的味道过苦,焦味过浓,咖啡味过淡。

  见智研究认为要复制一款产品并不难,但仅靠效仿是无法形成产品差异度,也难以出现“现象级爆款”。况且新晋门店的体量可能不足以大范围的营销,在运营效率不及头部品牌的情况下也难以获得足够的利润空间。

  当新晋及跨界玩家还在模仿时,头部玩家已经“卷”到上游咖啡豆品类了,未来产品的差异度将更多来自于咖啡豆的精品化与差异化。

  规模是比产品更深的护城河

  而相比起容易被模仿的产品来说,规模才是一个咖啡品牌更深的护城河。一方面门店的规模及覆盖点位、密度会在很大程度影响订单量及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在如今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中,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低的成本,更能打“持久战”。

  我们可以看到瑞幸这两年来的拓店速度非常地快,在2022年新开了2190家门店后(比去年同比增长36.4%),总门店数已经达到8214家,离制定的万店目标仅差一步之遥。并且在门店扩张速度如此之快的情况下,单店销售额仍保持着小幅的增长,不过增长正在逐步放缓。短期来看,Q4同店增长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如果除去北京和上海,同店增长还是在两位数的水平,并且随着疫后消费的复苏,预计一季度的同店增长将回到两位数的增长。

  不过长期来看,新门店快速扩张过程中,新用户的购买频次较低,月均购买商品数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另外,由于客流量会被分流到新开门店,单店月均交易用户数也会有所下降,预计会维持在2500-3000之间。影响同店收入增长的另一因子客单价,也已从19年的不到10元上升到15元,上升空间有限。这样看来,瑞幸已经度过了靠激进的价格补贴获取增长的日子,未来将从高增长逐渐恢复到正常增长,而长期的增长靠的是高吸引力的产品提升用户购买频次。

见智研究自制图

  当然,以“库迪”“幸运咖”为代表的新进者也在迅速扩大自己的门店规模,渴望抢夺更多市场份额,不过见智认为瑞幸已建立起的规模优势恐怕是这些新进者们很难追赶上的。先不说优势点位已被先占,即使能在短期内快速扩店,可能也会陷入“开的越多,亏的越多”的境地。一方面新进品牌还处于以价换量的阶段,UE模型不成熟,需要通过更低的价格来吸引用户,另外咖啡门店的需求爬坡期本就较长,UE成本更高,是很难快速形成赚钱效应的,可能需要资本持续不断地“输血补贴”。也就是说,当瑞幸已经走过了靠补贴换量的阶段,回归到正常的增长,这些新进入者们却还站在起点。

  下沉市场是下一个必争之地

  那么当万店目标达成后,瑞幸又将走向哪里?

见智研究自制图

  从门店种类看,分自营和联营两种,自营主要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联营主要是在底线城市加盟。瑞幸的门店主要以自营门店数为主,截止22年底,联营门店数仅占30%。但从增速来看,全年自营门店收入增长超过50%,联营门店收入增长则高达135%。联营门店的增速超过了市场预期,也透露出了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

  主要还是因为在一二线城市,咖啡已经培养了较强的用户习惯,渗透率达67%,想象空间有限。而在三线以下城市,不少消费者还把现磨咖啡视为高价与小众的代名词,大多数用户也没有培养起喝咖啡的习惯,渗透率不高便意味着增长空间还很大。

  当然不止瑞幸,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库迪等竞争对手也同样把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

  从价格上看,瑞幸的客单价是最高的,几乎是幸运咖的一倍。要知道瑞幸的客单价的抬升主要是靠新品带动价格上涨,去年末推出的提拉米苏爱生酪与今年初推出的相思红豆拿铁,券后价都在20以上。但是在低线市场,高价格会限制新品引流效果。库迪与瑞幸定位相似,目前同样商品要低2-3元,促销期仅9.9元,不过等促销期结束后,价格优势将缩小。

  从加盟成本看,瑞幸的加盟要求最为苛刻,相比幸运咖接受10平以下的门店面积,瑞幸要求门店面积在35平。库迪的门店类型选择则更加灵活,包括店中店、快取店、标准店、品牌店4种不同的店型,价格从最低的10万一直到65万,因为处于快速拓店期,还提供保底模式和推广期优惠两大保底政策,可有效提高加盟商的积极性,降低亏损风险。

  见智研究认为这需要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从门店分布看,尽管瑞幸门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市场,但因为门店规模遥遥领先,瑞幸还是在下沉市场领先于其他品牌,具备先发优势。另外,瑞幸相较库迪与幸运咖已经拥有了成熟的UE模型,也是一定程度上的盈利保障,相对而言回本周期也更短。而新进品牌的盈利模型还尚未打通,只能通过更低的要求来提高加盟商的积极性了。

图来自:平安证券

  总结

  总的来说,见智研究认为瑞幸在经历了20年的整顿期和21年的调整期后,终于在22年迎来了财务数据的爆发,也是首次全年盈利。

  “爆品”是近年来贴在瑞幸身上的最大标签,但壁垒并没有想象中高,瑞幸真正的优势是规模优势和成熟的盈利模型,这都是后入玩家无法在短期补足的,哪怕可以在短期快速拓店,也无法快速形成赚钱效应,需要资本持续不断地“输血”。

  而随着万店目标的临近,当目标达成后,瑞幸在一、二线门店的想象空间将越来越有限,下沉市场将是下一个品牌们的必争之地。而在低线城市咖啡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性价比更高的品牌将更有优势。目前瑞幸在价格上不占优势,不过在下沉市场的规模仍处于领先地位。相信在渗透率低的低线市场打开后,咖啡市场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也会创造出更多新的可能性。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

推荐阅读

荣耀发布4款Magic5系列 售价3999元起

发布于